发表时间:2021-12-01
移动猪舍里的黑猪长得壮实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桑叶用于养蚕,谷物或饲料养猪。而位于涪陵区南沱镇关东村2组的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养殖方式,用桑叶喂养涪陵黑猪,不仅提高了猪肉品质,还增加了周边桑农经济收入。此外,该公司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建设移动猪舍,实现绿色生态养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桑叶蛋白质含量高 降低猪肉脂肪率
9月6日,记者在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看到,一栋栋移动猪舍整齐地排列着。圈舍里的黑猪“哼哼唧唧”地吃着猪食,样子非常可爱。记者仔细观察,猪食与麦麸、玉米面、豆粕等传统猪饲料不同,不仅包含了传统粮食猪饲料,还添加了绿色树叶粉末。
“绿色粉末状的东西就是桑叶。我们通过粉碎机把桑叶粉碎,然后再加玉米、麸皮、豆粕,搅拌混合后,再添加微生物。把添加了微生物的饲料放在呼吸袋里面,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就可以喂猪了。”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林告诉记者。
海林生猪养殖公司上门收购桑叶
记者实地参观了桑叶猪饲料的整个加工过程。桑叶经过粉碎后与玉米面、麦麸、豆粕一般细腻,发酵过后用真空包装袋储藏,保质时间长且便于运输。
“桑叶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猪吃了桑叶饲料,增强了抗病力,降低了猪肉的脂肪率,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也提升了猪肉的风味,同时还减少了猪粪里的氨气,降解了猪粪的臭味。桑叶喂黑猪是很好的一个发展方向。”李海林说。
桑农销售桑叶年均亩产新增3000元
每年5月至10月是桑叶的生长期。该公司趁桑叶生长旺盛时期到罗云等周边的蚕桑大户那里收购新鲜桑叶。
罗云乡文昌宫1组的一片桑树园里,十来名中老年妇女麻利地用镰刀将桑叶连着树枝收割下来,并将数十条桑树枝整齐地捆成捆,便于搬运工将桑树枝挑到运输小货车里。
桑树园业主韩槟介绍,他于四年前流转当地200余亩地种植桑树养蚕,受蚕茧市场行情不好、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他几乎年年亏损。因此,他产生放弃养蚕的念头。而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用桑叶养猪,以每吨1000元的价格收购桑叶,为韩槟带来商机,重新点燃韩槟种植桑树的信心。
“我种植的200多亩地,一年到头,每亩可以产3吨桑叶,按照每吨1000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地可以新增3000元收入,200多亩地可以新增60万元收入,比养蚕收入高,提高了桑树园的附加值。农忙季节,桑树园聘请周边农户打工,增加了农户的收入。”韩槟说。
移动环保型猪舍安装便捷且不破坏耕地土壤
在南沱镇南沱村的村组道路两侧,零散分布着类似吊脚楼的悬空型移动猪舍。该猪舍为全钢结构,可以整体拆除、搬迁、重新安装后重复利用,悬空安装在地里,产生的猪粪通过猪舍一侧的沼液袋发酵后,通过输送管道浇灌到周边田土里,不仅解决养殖粪肥的排放问题,还减少了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
移动圈舍安装了智能化的装置,饲养人员一按开关,饲料便从饲料塔里自动进入食槽中,饲养方便且劳动强度小。
“我们家的移动猪舍一次性存栏100头,每年出栏200头,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头400元的代养费支付我们养猪户工钱,我们家一年有8万元收入。公司为我们统一提供猪仔、饲料、技术,我们养殖户不操心,比外出打工挣钱轻松,并且空闲时间可以种庄稼,比传统种养殖业强。”南沱村6组涪陵黑猪养殖户鞠本发说。
李海林介绍,该公司自成立一直注重科技创新,与中国农业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畜科院专家团队等合作,研发出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公司通过“移动猪舍 猪 沼 桑 榨菜种养结合”的模式,适度规模养猪,现已形成育种、扩繁、养殖、屠宰、冷链、配送、销售、加工全产业链,2020年出栏6万头,计划今年出栏10万头黑猪,计划明年出栏20万头。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养猪产业全面升级,形成种养良性循环,辐射南沱、清溪、同乐等多个乡镇,带动周边80户农户养殖涪陵黑猪,每年为养猪农户带来经济收入共计2000万元,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金山路5号加州一号 电话:023-63316709 传真:023-63316254 邮箱:894262474@qq.com
Copyright 2021 © 第四届中国中西部畜牧业博览会暨 2021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渝ICP备14001477号-6 网站建设:九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