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天

行业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畜牧生产防减高温干旱、洪涝灾害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2-07-26

夏季,我国多地尤其南方地区易受持续高温和台风等气候影响,进而引起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为降低和减少灾害对畜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及时针对灾害类别情况,采取相应防减技术措施十分必要。

一、防减高温干旱灾害技术措施

(一)房舍隔热、圈舍降温。通过养殖房舍加宽屋檐、搭设凉棚、栏舍上方或四周加盖遮阳网布等方式,减少阳光照射。也可通过加强场区绿化,房舍周边种植藤蔓植物等,缓和太阳辐射。有条件的,可使用温度较低的深井水屋顶喷淋、圈舍地面喷洒、舍内喷雾等,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但要注意舍内湿度控制。

(二)圈舍通风降温。开启圈舍门窗,增加自然通风,加强空气对流。也可使用通风设备,在开放式圈舍安装风扇进行正压通风;在封闭式圈舍安装排气扇、湿帘等进行负压通风,降低舍内温度。

(三)调整饲养量,稀养降温。调控生产计划,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出现畜禽拥挤,以减少彼此间的热量传递、辐射。

(四)供给充足饮水。提供足量、清洁、新鲜、清凉的饮用水源,保证自由饮用,使畜禽能够及时补充因大量散热而流失的水分。可在饮水中适量加入防暑降温药物,增进防暑效果。

(五)调整日粮结构,改善适口性,提高营养水平。适当提高日粮蛋白水平和能量浓度,增加青绿多汁饲料、湿拌料以增进畜禽食欲。可适当添加多维及其它消暑物品,增强畜禽抗热应激能力,缓解热应激反应。新鲜饲草匮乏时,草食牲畜可投喂青贮饲料、优质干草等。

(六)调整喂时间和饲喂方法。高温季节畜禽易出现食欲减退情况,应避开高温时段,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和傍晚投饲。也可早上喂料提前,晚上投喂夜料;增加早晚料量,减少中午投喂。放牧养殖的,改日间放牧为早、晚放牧为宜,尽量避免中午高温直晒。

(七)调整饲养管理。减少畜禽转群、混群次数,尽量全进全出。出栏时间适当提前,适时淘汰老弱、低产畜禽;已过产蛋高峰期的家禽可提前淘汰。盛夏酷暑季节,严禁高温时段引种、运输畜禽;即使夜间运输,也应减少密度,避免拥挤、中暑等。

(八)中暑处置。加强巡察观察,发现畜禽出现中暑症状,及时将其转至阴凉通风安静地方,紧急降温处置,严重的要及时治疗。

(九)搞好圈舍及环境卫生。及时打扫清除畜禽舍内污物,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不定期采用环保药物和措施消毒圈舍及周边环境,杀灭蚊、蝇,减少鼠虫,防止疫病传播、干扰畜禽正常休息。

(十)储备消暑物资,防控疫病发生。若遇持续高温,养殖场(户)应适当储备防暑降温物资,以作不时之用。发现患病畜禽,应迅速隔离,及时对症施治处置。

二、防减洪涝灾害技术措施

(一)预防洪涝技术措施

1.提前排查处置灾害隐患。全面检查养殖场内用水用电情况,更换漏水漏电管线,确保正常、安全运行;及早检修畜禽棚圈、设施设备,疏通排水管道、沟渠。将低位处的饲草料、生产设备、劳动工具等各类物资做好标识、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位置;必要时提前将畜禽转移至其它安全处饲养。依山而建或地势较低的养殖场,要防范山体滑坡、雨水倒灌等造成损失。

2.加强人员值守,贮备防洪物资。各养殖场(户)尤其要加强汛期人员值守,及时查看、了解天气预报,根据气象资料做好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贮备足够的饲草饲料、药品用具、设施设备零配件以及拦沙阻水的防洪物资等。

(二)洪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1.尽快修复圈舍及设施设备。洪涝灾害后,迅速组织人员对遭受影响的畜禽圈舍、棚栏、围墙、粪污处理及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更新,保证不漏电、不漏雨、不积水,能够安全使用。粪污处理场所发生雨水流入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物随雨水流出或造成其它污染。

2.及时清理消毒圈舍及周围环境。及时清除被洪水浸泡圈舍、棚栏及生产场地内遗留的淤泥、粪污和各类杂物,冲洗地面、墙壁,清理雨水、污水沟渠管道系统,保持排水畅通。补救因水毁损的绿化植物,及时进行畜禽、养殖场所、周围环境消毒灭源。根据不同消毒需要,选择采用不同的消毒药物、方式,重点做好圈舍、运动场和周边环境、运输车辆、用具、饮用水源等的消毒,不留死角。

3.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圈舍通风换气。被淹饲料要及时干燥、脱毒,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可在饲粮中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及免疫增强剂等,以增强肌体的抗应激力和抵抗力。水淹畜禽要及时对症处理,散养鸡尤其注意呼吸道疾病和球虫病等的预防。舍饲草食畜禽日粮组成尽量多样化,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全面。

4.注意饮水管理。被水淹没、污染的饮水器、水槽、食槽等须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饮水最好采用自来水。被洪水污染过的井水、江河等天然水体不可直接饮用;确需使用的,要先作沉淀处理,再用漂白粉等消毒,或通过煮沸等方式直接杀菌消毒。牛羊等放牧养殖的畜禽,放牧前要充分饮水,以防止放牧过程中因口渴而饮用污水导致疾病。洪水淹没过的草地,短期内或下雨前禁止放牧。

5.重点保护种畜禽生产,及时恢复产能。种畜禽是灾后生产自救的基础,要及时观察、保护母畜,必要时注射安定保胎药物。增加流产牲畜营养,促进肌体恢复,争取尽早配种。加强仔畜、幼禽保育工作。灾后不宜立即补栏,观察了解本场及周围养殖场情况正常后,方可考虑引种补栏。应从证照齐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和售后服务较好的种畜禽场引种,并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文件。

6.加强巡查监测,做好疫病防控。及时掌握灾后疫情动态,充分发挥各级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和实验室作用,重点对口蹄疫、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和鸡新城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测,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7.做好无害化处理。因灾死亡畜禽要按规定交由具备处理能力的无害化处理场(厂),及时、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就地深埋等方式处理的,须按相关技术规范、规定操作,有关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8.切实加强自我防护养殖场(户)饲养管理及工作人员在灾后恢复生产的同时,要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注意自身保护。饲养管理人员要穿戴防护服装(鞋、帽),勤洗手、勤消毒,及时处治伤口,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畜禽;身体感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防止感染、传播疫病。


关注我们

一官方公众号一

观众中心 展商申请

支持单位

中国畜牧业协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乡村振兴局

主办单位

重庆市畜牧业协会、四川省畜牧业协会、湖北省家禽业协会、山东省畜牧业协会、山西省畜牧业协会、贵州省养猪行业协会、陕西省畜牧业协会

承办单位

重庆优创会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庆市肉类行业协会、重庆畜牧科学院、重庆市饲料工业协会、重庆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我们

  • 电话

    023-63316709
  • E-mail

    894262474@qq.com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金山路5号加州一号 电话:023-63316709 传真:023-63316254 邮箱:894262474@qq.com

Copyright 2021 © 第四届中国中西部畜牧业博览会暨 2021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渝ICP备14001477号-6 网站建设九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