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实现农 牧 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 牧区 繁荣的基础。 今年 来, 色达县坚持以 “四个全覆盖”为抓手,不断夯实草原畜牧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为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覆盖”开展牧业资源调查。 创新建立“联系领导+联系单位+乡镇领导+驻村工作队+保险协查员”的调查机制,整合全县工作力量750余人,组建16个畜牧资源调查工作组、151支调查工作小分队,采取“早晚走访、白天汇总”和“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方式,全覆盖完成11603户畜牧资源调查,全面摸清了畜牧产业“家底”,精准掌握了全县牦牛数量、结构、参保、上市销售以及畜牧基础设施等情况,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手”资料,为县委、县政府在畜牧产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
“全覆盖”实施牦牛参保。 针对在牦牛养殖方面狼患和冬季雪灾严重,导致牲畜死亡率较大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不惜下大力气,引进两家保险公司,以牲畜资源大普查结果为基数,为全县232281头牦牛全覆盖购买保险,县财政投入300万资金,在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再次以每头牦牛补贴10元参保费用的标准为农牧户进行补贴,有效减轻了农牧户的负担,降低了群众损失,提高了群众养殖意愿。

“全覆盖”推进牧草种植。 按照“牧业发展,草业先行”发展思路,整合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在全县建设10000亩高产人工饲草基地1处,在12个牧区乡镇建设乡级打贮草基地12处,在102个牧业村建设村级打贮草基地102处,为5645户有畜户建设户营打贮草基地(卧圈种草)5645个,所有种植面积超50000亩,同时,将配草网围栏、储草房、晾晒间等基础设施,为抗灾保畜和卧圈养殖提供了保障。“全覆盖”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全县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这一问题,县委提出推进高原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绿色化发展的思路,编制完成《色达县十四五农牧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5年时间将全覆盖为规模养殖户建设标准化暖棚建设,今年,投入2700万元,为88户规模养殖户建设标准化暖棚88套,为12户养殖大户建设家庭牧场12个,为加快全县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